top of page

全新的街賣概念--人生百味專訪

人生百味這幾年來推出「人生柑仔店」,這是一個針對街友進行幫助以及重塑大眾對街友價值觀的企劃。作為新興且快速提升知名度的社會企業,人生百味在這個企劃上有著甚麼樣的初衷呢?其背後的脈絡以及真實樣貌又是如何?2017年12月29日,我們前往人生百味位在萬華的工作室,對人生柑仔店的負責人阿德先生進行了採訪。

透視體系的錯誤之處

阿德先生回憶道,人生柑仔店的初衷其實十分簡單,就只是想用比較便宜的價格批發給街賣者,僅此而已,後來才漸漸思考是不是可以賣一些不一樣的商品,建立街賣者與商品之間的新關係。人生柑仔店遇到最大的困難其實與社會整體的環境有關。「最難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釐清問題,另一個就是行動的構化。」

街賣者因為收入浮動大,因此每賣出一個商品就希望能夠從中獲得較高的利潤,也因為相同的原因,街賣者便無法買入品質較高但成本也較高的商品。而消費者在與街賣者購買商品時,通常是基於同情心而進行購買,並不在乎品質,這也造成街賣者無法理解商品品質的重要性。同時,因為消費者對待街賣者的態度較為疏遠,因此就必須透過強迫推銷的方式來賣出商品,但是這樣的方式就使得消費者只願意購買少量商品。因為賣出的商品不多,街賣者就必須將商品單價調高,並且試圖壓低成本,使得商品品質下降。現今街賣體系的問題其實是環環相扣的,但是許多人卻認為是某一方的問題,因此試圖改變,卻得不到明顯的成效。阿德先生認為,在試圖去行動之前,要看透這個問題本身其實就已經非常困難了。

也因為街賣的問題是環環相扣的,在規劃行動時就必須要讓整個體系的所有參與者都改變,如此一來才能夠展現出成效。但是,這麼做就代表必須要同時和街賣者與製造商協調,並與社會大眾溝通,這樣的行動其成本是非常驚人的,不過這仍然是人生百味試圖辦到的目標。

賦予商品與街賣意義

當人生柑仔店在挑選籃子內的商品時,他們不希望商品只是和錢有關,他們希望商品本身的價值以及強調商品與街賣者之間的關係。因此,當人生柑仔店在挑選商品時,他們注重的是街賣者是否能夠理解籃子內的商品。阿德先生舉例道:「可能今天有些商品你可以談到小農、談到文化復興、土地復興,但是對街賣者而言他們並不相信這是一個可以賣出去的商品,他們對這些商品便信心不足;但是,以之前推出的馬來膜為例,他們就會感受到這東西很可愛,可以賣得出去。」透過讓街賣者理解籃子內商品的獨特價值後,便能夠再進一步讓街賣者與商品產生連結,而不再像過去的街賣者,以一種乞求同情的姿態進行街賣。

「我們希望可以創造出一種生命自傳的感覺。」阿德先生認為,人生柑仔店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街賣者與街賣商品之間有除了金錢之外的連結。如此一來,街賣者就能夠述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就能夠述說他的快樂與悲傷,讓街賣者選擇的這些商品與他們自身的生命故事有一些連結。除此之外,這也能夠讓街賣者從被幫助者的定位轉變成為幫助者,對他們的勞力價值與大眾觀感都能夠有一定的幫助。

打破由恐懼而生的想像

「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大家會開始用街賣這個詞吧。」阿德先生認為,社會大眾會對許多不熟悉、不瞭解的事物產生許多失序的想像,較為常見的就是認為街賣者是詐騙集團、愛亂花錢……等,但是這些其實都只是社會大眾對一個不理解的群體貼上的標籤而已。人生柑仔店最大的成果在於讓社會大眾能夠撕開標籤,真正去理解街賣者們並願意去傾聽街賣者背後的故事,進而為每個看起來是惡行的行為找到一個善良的動機。

先有合理,才有合法

阿德先生認為,要使街賣合法的話就一定要有一定的社會力量去進行支持,但是不只如此,在讓街賣合法之前,還必須先讓其合理。根據研究,街賣的問題點在於他佔用了公共的空間來賺取私利,這是街賣讓社會大眾最不滿的部分。但是,在街賣者被驅趕時卻仍然有同情的聲音存在,這樣的聲音又是因為什麼而出現的?阿德解釋道,現下的街賣者與一般人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街賣者是別無選擇的,他們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維生,這就形成了一個「理」在,也形成了一個修改法律的基礎。

「唯一感受到最受限制的部分,其實是自己的盲點。」當人們在做一件事時,很容易以為自己懂很多,而這樣的自負最終會讓人在某個地方摔倒,更令人恐懼的是,人們甚至無法得知自己究竟會在哪裡摔倒。也因此,人生百味在做任何事時總是謹記著這一點,步步為營、時刻追求進步,在往理想的目標前進之時,也盡全力避免摔倒。

Single post: Blog_Single_Post_Widge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