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在結束之前

新巨輪協會:

  組成的是街賣者自身,關心的便是街賣者本身的情緒。更因為身障人士的特殊性質,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居住、工作場域。新巨輪協會的街賣者透過制服的形象塑造,收入來源更穩定了;收拾回程又有協會做靠山、後盾,生活也更加豐盛。在協會參訪裡,說真的,我們找不到一絲對生活的哀怨,而是任勞任怨且正向積極的氛圍充盈整個內部空間。

  在幾年之後街賣者的行動力及自理能力衰退是理事長現下的隱憂,相信在協會持續努力下,可以完善未來共生家園的夢想。

人生百味:

  一群志於翻轉街賣現況的年輕人,持續努力於整個社會體系的改變。從徐大哥的訪談影片來看,可以發現街頭這群曾被社會忽視的弱勢族群,是多麼感激被團體、被社會重視的機會,然而他們真正要的不是同情和援助,而是像人生百味一樣去理解他們。

  值得一提的是,阿德強調人生百味將街賣重點放在商品上,將商品本身賦予意義與價值,像是設法讓商品與街賣者自身故事的產生連結,使得人們在購買商品之餘也能理解他們。總是不希望大眾的消費是買一個同情,而是買到自己願意購買的產品。

大誌雜誌:

  用平視的眼光看待街賣者。李總編輯並不習慣將他們稱為街賣者,而慣用販售員一詞。大誌雜誌想做的是夠透過販賣雜誌讓社會大眾撕去對「街友」的標籤,脫離負面悲觀的想像。未來,大誌雜誌的努力方向並不是去掙平面媒體的經濟利益、知名度,李總編輯期望的完善身為一個社會企業的長遠和永續,並同時盡全力創造媒體應該具有的正向價值。

  其實,綜觀而言,有個共同議題還是對街賣者的除標籤化。

  新巨輪協會透過自主成立協會與大眾產生連結;人生百味透過商品故事讓大眾理解每個街賣者的不同;大誌透過公平的合夥關係要改變大眾的悲觀想像。這些都可以說是為除去標籤做努力。那是什麼樣一個標籤?如同我們在街頭初訪民眾時提到,不由自主的反感、厭惡、詐欺…等情緒,就算再好一點的情緒如說是同情、可憐,都仍是對街賣者的污名化,他們並不需要這頂沉重的帽子來維繫生活。

  所以,對於有志於走入改善街賣領域的人,這個專題可以提供你們一個線索:不是從救援的角度下手,而是如何徹頭徹尾的協助他們撕下這厚重標籤,才是第一要務。尾的協助他們撕下這厚重標籤,才是第一要務。

Single post: Blog_Single_Post_Widget
bottom of page